吉他是外来的乐器,它的入门教材中的练习乐曲和小品都是西方的音乐。与我国初学者来说对它们缺少理解,提高不了学琴兴趣,克服这一缺憾。这就是需要我们的古典吉他教育家、演奏者和曲作家们多去整理、创作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作品、练习曲和有浅入深的古典吉他教材。本人学识不高,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用中国名歌改编的循序渐进的吉他小品,并将它们编入到初级入门教材中,深受学生的欢迎,提高了他们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树立了他们学习古典吉他的信心。
无锡吉他培训非常多,但是真正能教古典吉他的不是很多,在吉他家族里古典吉他是艺术性最强的吉他,技巧的演奏,音乐的表达等古典吉他知识不是所有吉他教师都能掌握好的,有古典吉他背景的古典吉他老师才能较好这门乐器,练好古典吉他基本功是一个综合课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基本功练习中,尤其要注意对视觉、触觉、听觉的训练,充分发挥这三觉的独立作用与相互的结合。
80年代初期有人开始从专业角度研究古典吉他,并有许多形式的吉他教学。此时期涌现出了许多热情的吉他学习者。88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从此拉开了中国吉他专业教育的序幕。此后中央音乐学院,无锡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陆续开设了古典吉他专业。1929年,吉他大师塞格维亚到亚洲演出,曾在上海停留过,想将吉他音乐介绍给中国,但当时的主事者拒绝了塞格维亚的演出要求。其后塞格维亚来到日本,在日本引起极大的轰动,从此吉他风靡日本。此后多年吉他在中国几乎是无人知晓的乐器,虽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或多或少的接触了浅显的吉他音乐,但吉他在大众心目中仍是陌生的。
当时著名的鲁特琴大道兰和魏斯等人的作品经后人改编,在今天的古典吉他曲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伟大的巴洛克音乐集大成者巴赫所创作的不朽作品如大提琴、小提琴组曲、奏鸣曲的吉他改编曲,在古典吉他曲具有不朽的价值。十八世纪后期鲁特琴和比维拉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五对复弦和其后出现的六对复弦吉他也渐渐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1800年前后,全新的六根单弦的吉他以其清晰的和声及调弦方便等优点很快得到了几乎全欧洲的青睐,古典吉他的黄金时代终于到来了。
无锡吉他的发展需要每一个爱好无锡吉他的朋友一起努力,无锡八零年代吉他全体吉他教师及吉他学员,祝愿每一位爱好无锡吉他的朋友能够充分感受到无锡吉他带给我们的乐趣。若要追索现代吉他的起源,便不可不提西班牙这个国家。再十六世纪,西班牙已出现两种弹拨乐器,就是吉他和维乌埃拉 (VIHUELA),两者的名称常被混淆使用。据记载,吉他有四组弦线(三组复弦和一组单弦),而维乌埃拉则有六组,体型亦较大,它们皆用有音格的柄,用羊肠线发声。后来,有人发明了五弦吉他,并且逐渐普及,而维乌埃拉却在十七世纪衰落,西班牙吉他(GUITAR EAPANGOLA)的名字也再这时得到确立(今天称为巴洛克吉他);到了十八世纪,制琴师有在低声部加用了一根弦线和全部使用单弦的样式,从而产生了今日六弦吉他的调弦法。